提要: 根據蘋果發布的供應商報告、以及法國里昂證券的研究顯示,向蘋果提供組件的中國企業2011年時只有8家,今年增至16家。
根據蘋果發布的供應商報告、以及法國里昂證券的研究顯示,向蘋果提供組件的中國企業2011年時只有8家,今年增至16家。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過去,中國內地企業只是向蘋果輸出低成本勞力,組裝設備;現在,中國內地企業漸漸提高復雜組件的輸出份額。全球電子供應鏈一直被中國臺灣、日本、韓國主導,現在趨勢在轉變,中國內地企業的技術實力正在提高,上述地區的控制力受到威脅。
法國里昂證券分析師稱,中國開始出現一批企業,它們研發開支多年來一直在增長,現在終于有了回報。蘋果的中國供應商增加,本身也是蘋果推動組件源多樣化的結果,這樣做可以降低成本、防止公司過渡依賴某家企業。在組裝上,蘋果過去只依賴富士康,今年的iPhone5C大部分訂單卻交給了和碩聯合。盡管許多科技企業在中國大陸建有工廠,但這些企業的技術研發一直在中國內地之外。在中國內地的運營主要還是勞動密集型的制造。
在蘋果供應鏈中,地位上升的企業有歌爾聲學,這是一家山東供應商,主要提供音響組件。2011年時,蘋果供應商名單中沒有歌爾聲學,2013年有,當歌爾聲學開始為iPad、新iPhone提供揚聲器時,當它為新iPhone提供耳機時,它早就已經開始為三星提供組件。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JasmineLu認為,歌爾聲學制造實力強大,它可以自己設計自動組裝線上的機器,如此一來,在生產周轉期上歌爾聲學比對手(如美國樓氏電子)要快很多。 還有一些中國內地企業也進入了蘋果供應鏈,如德賽電池、欣旺達電子,它們是兩家深圳公司。在今的蘋果的供應商報告中,兩家企業榜上無名,盡管如此,市場觀察者認為它們為蘋果iPhone5提供電池系統。
臺灣元大證券分析師DennisChan說,兩家企業從臺灣企業新普科技、順達科技手中奪走組件訂單和訂價權。之所以如此,部分是因為曾經尖端的電子組件現在的技術挑戰沒那么高了。另外,從筆記本向智能手機轉變,意味著電池架構更簡單,進入門檻大大降低,中國內地玩家可以切入供應鏈。
版權:http://www.hyxh588.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