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低溫多晶硅LCD存在的巨大優勢,各主要液晶廠商先后投入巨資從事該項技術的實用化研究。困擾業界的第一個問題在于,在早期階段,低溫多晶硅面板價格十分昂貴,當時業界多數人都認為多晶硅技術不適合用來制造計算機用的大尺寸LCD顯示器,主要市場會集中于手機、PDA、數碼相機等掌上型數碼產品中,而后來的市場發展也就按照這樣的脈絡前進。
東芝公司堪稱低溫多晶硅領域的先行者,早在2001年10月份,東芝公司就宣布推出針對筆記本電腦的14英寸低溫多晶硅LCD面板,該面板仍采用1024×768分辨率,售價高達650美元—在同一時期,同樣規格的非晶硅LCD面板的售價僅為220美元,兩者相差三倍之多。當時許多業界觀察員都認為東芝公司的做法非常不明智,但東芝公司不為所動堅持開發大尺寸多晶硅LCD面板。2002年,東芝、松下兩家公司的顯示器部門合并成立TMD公司(東芝/松下顯示器技術),低溫多晶硅技術轉由新公司負責。但在此后,該技術都沒有被真正投入實用,直到2004年9月份之后,東芝公司正式在新一代筆記本電腦中大范圍采用低溫多晶硅面板,如旗艦定位的Qosmio G10機型便采用17英寸寬屏低溫多晶硅LCD,分辨率為1440×900,而亮度指標高達500尼特,創下筆記本電腦LCD屏幕亮度的最高紀錄。東芝公司同時解釋說,該技術可以輕易讓17英寸屏幕實現2048×1536的超高分辨率,但對計算機用戶而言,如此之高的分辨率更多是一種浪費,而且也會讓屏幕上的字體變得非常之小,故而在分辨率指標上沿用規范設計。另外,TMD公司同時也開發成功32英寸寬屏低溫多結晶硅面板,該型面板由TMD位于新加坡的工廠負責量產,由于采用730mm×920mm的第四代生產線,一張玻璃基板可裁出兩塊32英寸的面板。但由于在成本方面難同普通32英寸面板競爭,TMD公司暫不決定將之大量投產,而是定位在中小型低溫多晶硅面板的“技術推進器”,優先發展筆記本型LCD屏幕,意圖在該領域占據優勢地位。TMD同時還表示,如果可實現高速響應及廣視角的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光學補償彎曲排列)技術開發成熟,不排除開發出大尺寸的OCB型低溫多晶硅面板,而此種面板將被用在“超高端液晶電視”產品中。 除了東芝/松下外,STLCD(索尼與豐田合資成立)、精工愛普生、夏普、三洋電機等日系LCD企業都在2001年前后投身于該領域,由此奠定日系企業在低溫多晶硅領域的領導格局。LG·飛利浦公司也有自己的低溫多晶硅面板生產線,但該公司主要生產用于手機的小尺寸LCD,大尺寸面板仍采用傳統的非晶硅技術。
版權:http://www.zs-yuhui.com
|